泮奐
成語(Idiom):泮奐(pàn huàn)
發音(Pronunciation):pàn 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言辭充滿華麗辭藻,但內容空洞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泮奐一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奐者,詞也,泮者,文也。”意為言辭華麗而空洞,不具備實質內容。形容文章或言辭充斥著大量華麗辭藻,卻缺乏真正的實質和內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泮奐多用于批評那些內容虛浮、空洞無物的文章、言辭或演講。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的言談舉止過于華麗而缺乏實際含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情況。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出現了“奐者,詞也,泮者,文也”的描述,成為了“泮奐”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泮奐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泮”是形容詞,表示華麗辭藻;“奐”是名詞,表示言辭或文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斥著泮奐之辭,聽起來華麗卻毫無實質。
2. 這篇文章寫得華麗絢麗,卻缺乏真正的觀點和思考,完全是泮奐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泮奐”聯想為一座泛著光芒的宮殿,外表華麗卻內里空洞,沒有實質的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學、修辭相關的成語,如“辭害”,“華而不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泮奐,沒有真正的故事情節。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用泮奐的詞句,讓人很難理解。
高中生:這篇文章雖然用了很多華麗的辭藻,但是內容卻泛泛而談,完全是泮奐之作。
大學生:這位演講者的辭藻華麗,但是演講內容空洞無物,完全是一場泮奐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