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竉
成語(Idiom):窟竉(kū lìng)
發音(Pronunciation):kū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強權剝奪他人的權益或財物,以滿足自己的私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窟竉一詞由“窟”和“竉”兩個字組成。“窟”指的是地洞,比喻貧窮困苦的家庭;“竉”指的是掠奪、霸占。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以強權剝奪他人的權益或財物,以滿足自己的私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那些以不正當手段侵占他人財產、權益的人,以及揭露社會不公正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一則故事,說董仲舒曾經在洛陽的一座山上見到一個窮人家,家里的孩子正在吃稻米。董仲舒問孩子們:“你們是哪里來的稻米?”孩子們回答:“我們的鄰居有一頭牛,每天都會吃掉一些草,我們把牛糞拾來種在田里,所以我們有稻米吃。”董仲舒聽了非常憤怒,認為這是鄰居窟竉他們的權益。從此,窟竉一詞便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 + 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虛假文件為借口,窟竉了公司的財產。
2. 這位官員利用職權,窟竉了公共資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窮人家的房子(窟),被一個惡霸(竉)霸占了,從而剝奪了他們的權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財產、權益相關的成語,如“掠奪”、“霸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壞人窟竉了我弟弟的玩具。
2. 初中生:這家公司的老板窟竉了員工的工資。
3. 高中生:政府官員利用職權窟竉了公共資源。
4. 大學生:他以欺詐手段窟竉了很多人的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