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嗟
基本解釋
(1).嗟嘆,嘆息。 南朝 梁 何遜 《秋夕仰贈從兄寘南》詩:“撫弦乏歡娛,臨觴獨嘆嗟?!?唐 周繇 《經(jīng)故宅有感》詩:“昔年埏埴生靈地,今日生人為嘆嗟?!?br>(2).贊嘆。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引》:“今之新圖有二馬,復令識者久嘆嗟。” 唐 羅鄴 《趁職單于留別闕下知己》詩:“逢秋不擬同 張翰 ,為憶鱸魚卻嘆嗟?!?br>嗟嘆。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及行之日,又贈序引,不以規(guī)而以賞識其愚,又嘆嗟其去?!?清 孫枝蔚 《閑居感懷》詩之六:“坐久生嘆嗟,非嫌主情衰?!?清 金和 《圍城紀事六詠·警奸》:“往往當路橫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p>
成語(Idiom):嘆嗟(tàn jiē)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àn j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感嘆、嘆息或惋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嘆嗟是一個表示感嘆、嘆息或惋惜的詞語。它用來形容對某種情況或事物感到遺憾、痛惜或無奈。嘆嗟常常帶有一種無可奈何或無法改變的態(tài)度,表達出對事物的無奈和感嘆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嘆嗟常常出現(xiàn)在對不如意、失望或令人遺憾的事情進行評價或評論時。它可以用來表達對某種現(xiàn)象或結(jié)果的無奈或惋惜之情。比如,當看到某人辛苦工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時,可以說“嘆嗟人生”。又如,當聽到某個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問題時,可以說“嘆嗟時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嘆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jīng)》。其中有一首詩《小雅·鹿鳴》中有句“嘆嗟危饑”,意思是在危難的時候感到饑餓。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感嘆、嘆息或惋惜的意思。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嘆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看到那個孩子無家可歸,我不禁嘆嗟了一聲。
2. 他的成績一直都很差,讓人不禁嘆嗟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嘆息”或“惋惜”這類詞語進行聯(lián)想,來記憶嘆嗟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面對一種令人遺憾的情況,不禁發(fā)出一聲嘆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嘆嗟相關的成語,如“嘆服”、“嘆為觀止”等,可以幫助擴展對嘆嗟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歲):看到小狗被欺負,小明不禁嘆嗟了一聲。
2. 初中生(14歲):考試成績出來后,他的分數(shù)讓他嘆嗟不已。
3. 高中生(17歲):面對高考的壓力,他嘆嗟著繼續(xù)努力學習。
4. 大學生(20歲):在社會上找工作的困難讓他感到嘆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