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舂
基本解釋
稱日落之時。《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 淵虞 ,是謂高舂。至于 連石 ,是謂下舂。” 高誘 注:“ 連石 ,西北山。言將欲冥,下象息舂,故曰下舂。” 隋 盧思道 《春夕經行留侯墓》詩:“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舂。”
成語(Idiom):下舂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c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次序進行工作或學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舂是一個古代的勞動動作,用來指代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次序進行工作或學習。舂是一種碾米的動作,需要反復提起舂杵敲擊米粒,以達到磨碎米粒的目的。下舂的意思是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次序進行勞動,不急不躁,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舂常用于描述工作、學習等需要按照一定步驟和次序進行的場景。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按部就班地完成一項任務,或者形容一個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學習知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舂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逍遙游》。故事中,莊子講述了一個人在下舂時的情景,形容了一個人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次序進行勞動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舂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下”表示按照、遵循的意思,“舂”表示碾米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下舂,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詞匯和語法知識。
2. 做事情要按部就班,不能急于求成,要學會下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下舂。可以想象自己在碾米,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次序反復提起舂杵敲擊米粒,一步一步地進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規定步驟和次序相關的成語,例如“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下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會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然后按照計劃下舂,復習各科知識。
3. 高中生:高考復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下舂,一點一點地積累知識。
4. 大學生:大學學習需要自律和規劃,我會按照課程安排下舂,學習各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