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削
基本解釋
(1).謂刪削、修改文字。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楊文貞公遺囑》:“《楊文貞公傳》, 王抑庵 尚書作。公嘗三致書商確書削,再致潤筆。”
(2).指作文字工作。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余年二十有四以書削自給于同縣姻家 呂氏 。”
成語(Idiom):書削(shū xuē)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x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削去書皮,比喻揭露真相,揭示事物的本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削是由“書”和“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書削原本是指削去書籍的外皮,以便于翻閱和閱讀。而在成語中,書削的含義轉變為揭露真相,揭示事物的本質。使用書削這個比喻,意味著通過揭露事物的真相,讓人們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真實面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削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揭露真相、揭示事物本質的情況。可以用在描述社會問題、政治事件、人際關系等方面,表達對真相的追求和揭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背景。在古代,紙張非常寶貴,書籍的制作和保存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因此,為了節省紙張和保護書籍,人們削去書籍的外皮,以便于重復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削逐漸成為一個比喻,用來形容揭露真相和揭示事物本質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削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調查和分析,成功地書削了這個案件的真相。
2. 這本書以犀利的筆觸書削了社會現象的本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書”和“削”兩個字形象化,形成一個記憶圖像。例如,可以想象自己在削去一本書的外皮,從而揭示書中隱藏的真相和本質。這樣的記憶圖像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書籍,了解更多關于揭露真相和揭示事物本質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揭破、揭露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歲):我用書削削掉了書皮,發現了里面隱藏的故事。
2. 初中生(14歲):老師通過書削揭示了歷史事件的真相,讓我們更加了解歷史。
3. 高中生(17歲):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用書削的方式揭示了人物內心的真實想法。
4. 大學生(20歲):通過書削這個成語,我們可以揭示社會問題的本質,并提出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