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笏
基本解釋
笏,封建時代大臣朝見天子時所執的狹長的手板?!叭f笏”比喻叢立的群山。 明 華鑰 《吳中勝記》:“廟后 天平 如錦屏。入座,其峰皆立,僧曰:‘此萬笏朝天也?!?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萬圖記》:“故跋中亦言其用景多幽暗,少開遠,而自喜深秀過之。是為《萬笏朝天圖》、《萬竿煙雨圖》,則彷彿 郭河陽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萬笏尖中路漸成,遠看如削近還平。”
成語(Idiom):萬笏
發音(Pronunciation):wàn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多,人山人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萬笏是一個古代的禮儀用語,意為萬人之首,形容人山人海,人多得難以計數。在古代,笏是官員的儀仗之一,而萬笏則是指領導者身邊的人數眾多,如同萬人之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群擁擠、人多的場景,特別是大型活動、慶典、集會等人數眾多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萬笏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的《世說新語》一書中。故事講述了當時一位名叫虞荔的官員擔任地方官職,他的屬下人數眾多,如同萬人之首,因此被稱為萬笏。這個故事后來被廣泛引用,成為了一個形容人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萬笏是一個固定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人山人海,真是萬笏。
2. 慶典上人們如同萬笏一般,熱鬧非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人山人海的場景,或者想象成為萬人之首的領導者,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人數多相關的成語,如“人山人?!薄ⅰ叭藵M為患”等,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游樂園里人特別多,像萬笏一樣擠。
2. 初中生:學校操場上人山人海,萬笏齊集,場面很壯觀。
3. 高中生:參加音樂節的人數超過了預期,現場人多得像萬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