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遣
基本解釋
(1).使用。 宋 蘇軾 《乞將損弱米貸與上戶令賑濟佃客狀》:“不惟乘此飢年,人戶闕食,優加賑濟,又使官中卻得新好白米充軍糧支遣?!?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九出:“程途怕遠,只要錢支遣?!?br>(2).費用。 宋 岳飛 《奏畫守襄陽等郡營田札子》:“就撥 江西 、 湖南 糧斛,朝廷支降券錢為一年支遣,候營田就緒,軍儲既成,則朝廷無餽餉之憂,進攻退守皆兼利也?!?宋 文天祥 《回祕書巽齋歐陽先生》:“先生儻乏支遣,不妨更質錢用,第常使可贖足矣?!?br>(3).排遣。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
(4).調遣,派遣。 所云平 史超 《東進!東進!》:“聽說 黃橋 吃緊, 太遠 特地派我住到這里,隨時聽候 陳總指揮 的支遣。”
成語(Idiom):支遣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q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派、調遣、安排工作或任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支”表示支持、援助,第二個字“遣”表示派遣、調遣。支遣一詞原本是指派遣人員出使他國,后來逐漸擴展到指派、調遣、安排工作或任務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遣一詞常用于商務、工作場合中,表示安排人員去執行特定的任務或工作。也可用于描述領導安排下屬去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支遣的故事并無明確的記載,但可以從成語的結構中推測出其含義。支遣的意思即是“支持派遣”,在古代,國家派遣使者出使他國是一項重要的外交活動,需要國家的支持和援助。因此,支遣一詞的含義逐漸演變為派遣、調遣、安排工作或任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支遣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支”和動詞“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支遣去參加國際會議。
2. 公司領導支遣了一支專業團隊來負責這個項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支遣”的方法可以是將“支”字與“支持”聯系起來,表示支持派遣;將“遣”字與“派遣”聯系起來,表示派遣出去。通過與相關的詞語進行聯想,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支遣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調遣”、“派遣”等,可以擴展對該領域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支遣我們分組合作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校長支遣我們參加數學競賽。
3. 高中生:班主任支遣我去參加學校的志愿者活動。
4. 大學生:導師支遣我去實習公司進行實踐。
希望這份關于“支遣”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