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調
基本解釋
民間曲調名。又稱嘆五更。一般五迭,每迭十句四十八字。 唐 敦煌 曲子中已見。 魯迅 《準風月談·重三感舊》:“這一種簡單的試驗,不但明示著‘五更調’‘攢十字’的格調,也可以放進新的內容去。”
成語(Idiom):五更調(wǔ gēng diào)
發音(Pronunciation):wǔ gēng d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夜間時分,雞鳴五次,表示時間已經很晚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更調是由“五更”和“調”兩個詞組成。其中,“五更”指的是夜晚的最后一個時辰,也就是凌晨五點鐘左右;而“調”是古代夜間守衛時使用的號角聲音。因此,五更調形容時間已經很晚,表示該休息或睡覺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更調常用于描述時間已經很晚,提示人們休息或睡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與時間相關的場合,例如告訴別人已經很晚了,提醒自己要早點休息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更調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在古代,夜間會設有守夜人員,他們會在夜晚定時吹號角來報時,提醒其他人休息。而雞鳴五次正好對應了凌晨五點鐘,表示時間已經很晚了。后來,人們將這個時間段的號角聲稱為五更調,并用來形容時間已經很晚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更調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父親總是提醒我,要早點休息,不要熬夜,因為五更調已經響了。
2. 昨晚我太興奮了,一直玩到五更調才睡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五更調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守夜人員在夜晚吹號角,報時告訴大家時間已經很晚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以及守夜人員的職責和工作時間。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昨晚我聽到五更調了,媽媽就叫我去睡覺了。
2. 初中生(14歲):五更調已經響了,我還在為明天的考試復習。
3. 高中生(17歲):我經常熬夜到五更調才睡覺,對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