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埴
成語(Idiom):黏埴
發音(Pronunciation):nián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性格或態度固執不變,不易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黏埴是由“黏”和“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黏”指粘附、粘附力強的意思,“埴”指陶土。黏埴形容人的性格或態度像陶土一樣固執不變,不易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黏埴多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態度固執不變,不易改變。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在觀念、行動上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意見或改變自己的立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淮陰侯劉邦在與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黏埴的故事。當時,淮陰侯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兩人的性格和作風有很大的差異。劉邦謹慎、穩重,而項羽豪放、傲慢。有一次,淮陰侯劉邦派人去找項羽商量合作的事情,結果項羽非常傲慢地說:“我是天下的霸主,你們應該來向我投降。”淮陰侯劉邦聽后沒有生氣,反而微笑著說:“黏埴之心,不可得而破也。”意思就是說,像陶土一樣固執的心,是無法改變的。這個故事后來就成為了成語“黏埴”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性格真是黏埴,一旦決定了的事情就很難改變。
2. 老師說他的固執是黏埴的性格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成語“黏埴”。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腳上黏著陶土,無論怎樣努力擺脫,都無法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性格、態度相關的成語,如“剛愎自用”、“心狠手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就是黏埴,一說到不喜歡的事情就堅決不做。
2. 初中生:她的個性真的很黏埴,不管別人怎么勸她,她都不肯改變。
3. 高中生:他的思想很黏埴,不愿意接受新的觀點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