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踐
成語(Idiom):蹴踐(cù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cù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蹂躪、踐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蹴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被踩踏、被踐踏。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表示被人欺凌、被人侮辱、被人虐待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被別人蔑視、羞辱、壓迫,也可以形容一個國家或民族受到外來勢力的侵略和奴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蹴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一個人被欺負、被壓迫,一個國家受到侵略和奴役,一個民族被迫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等等。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對被踐踏和欺凌的憤怒和抗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蹴踐這個成語的典故源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故事中,齊國的公子重耳被其兄弟所迫,被迫流亡他鄉。在流亡途中,重耳遇到了一個農夫,農夫看到重耳的穿著破爛,就不相信他是齊國的公子,于是用腳踢了他一下。重耳并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說:“不久之后,你會看到我被蹴踐的。”后來,重耳回到齊國,成為了齊國的君主,并將農夫處死。這個故事成為了“蹴踐”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蹴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蹴”表示用腳踢,第二個字“踐”表示踩踏。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蹴踐”這個成語,意為被踩踏、被踐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蹴踐了我的尊嚴,我不能忍受。
2. 這個國家曾經被外來勢力蹴踐,但現在已經重新崛起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蹴踐”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人被踢倒在地,然后被人踩踏,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蹴踐”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的知識,了解更多關于侵略、奴役和抗爭的故事和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蹴踐了我的夢想,但我不會放棄。
2. 初中生:歷史上有許多國家被蹴踐,但他們最終都站了起來。
3. 高中生:言論自由是一種權利,不能被蹴踐。
4. 大學生:我們不能讓任何人蹴踐我們的人權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