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齒落舌鈍
發音(Pronunciation):chǐ luò shé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年老體衰,說話不清楚,思維遲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齒落舌鈍是一個形容人年老體衰、說話不清楚、思維遲鈍的成語。齒落指牙齒掉落,舌鈍指舌頭不靈活。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人到老年后,由于身體的衰老和器官功能的退化,導致說話不清楚、思維遲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老年人的智力和語言能力的衰退,也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由于疲勞、病痛等原因導致的思維遲鈍和口齒不清。可以在討論老年人健康問題、智力退化等話題時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載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楚國的大夫黃石公因為年老體衰,說話不清楚,思維遲鈍,無法繼續擔任重要職務。于是,他向楚國國君請求辭去職務,自愿退隱山林。這個故事成為了“齒落舌鈍”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大了,說話已經齒落舌鈍,我們要多給他一些耐心和理解。
2. 這位老教授雖然年事已高,但思維依然敏捷,一點也不齒落舌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成語分為兩部分,齒落和舌鈍,可以想象一個老人掉了牙齒,舌頭也不靈活地說話,從而形象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其他與老年人、智力退化相關的成語,如“頤指氣使”、“目不識丁”等,并嘗試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明(小學生):我奶奶年紀大了,有時候說話有點齒落舌鈍,但我還是很喜歡和她聊天。
2. 小紅(初中生):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太難了,我有時候感覺思維有點齒落舌鈍。
3. 小李(高中生):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他思維依然敏捷,一點也不齒落舌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