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口〉醫生。
近義詞
詳細解釋
◎ 大夫 dàifu
[doctor] [口]∶醫生
◎ 大夫 dàfū
[senior official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級,“大夫”世襲,且有封地。后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孤之過也,大夫何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1).古職官名。 周 代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級。后因以大夫為任官職者之稱。 秦 漢 以后,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 唐 宋 尚存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 明 清 全廢。
(2).爵位名。如 秦 漢 分爵位為公士、上造等二十級,其中大夫居第五級,官大夫為第六級,公大夫為第七級,五大夫為第九級。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隋 、 唐 、 明 、 清 的光祿大夫、榮祿大夫原為文職散官的稱謂,專為封贈時用。
(1). 宋 醫官別設官階,有大夫、郎、醫效、祗候等。見 宋 洪邁 《容齋三筆·醫職冗濫》。后稱醫生為大夫。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 周大夫 說:‘本來么,乍暖還寒時候,最容易傷風。’”
(2).對于手工藝人的敬稱。《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啟請婆婆,過對門裱褙舖里,請 璩大夫 來説話。”
成語(Idiom):大夫
發音(Pronunciation):dà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醫生或醫學專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夫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太史公》中,原指負責治療百姓疾病的官員。后來,大夫逐漸演變為對醫生的稱呼。使用大夫這個詞語時,常用來形容醫生的職業身份和專業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夫一詞常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醫生的身份和職業。例如,在醫院、診所或醫學領域的討論中,可以使用大夫來指代醫生。在文章或小說中,大夫也可以用來形容醫生的形象和角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夫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文獻中,起初指的是負責治療疾病的官員。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夫逐漸演變為醫生的稱呼。這個詞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醫學發展歷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夫,能夠有效地治療各種疾病。
2. 在這家醫院里,有很多優秀的大夫,你可以放心地就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記憶大夫這個詞語:將大夫與醫生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醫生在治療病人的場景中,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大夫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醫學或中國古代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醫學和大夫的知識。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醫學發展歷程、著名的醫學家以及現代醫學的發展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想當一名大夫,幫助人們治好疾病。
2. 初中生:我媽媽是一位大夫,她每天忙著為病人看病。
3. 高中生:這個醫院的大夫水平很高,可以治愈各種疑難雜癥。
4. 大學生:我正在學習醫學專業,希望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夫。
5. 成年人:我感謝那位大夫,他的治療方法讓我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