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墀
基本解釋
◎ 丹墀 dānchí
[red steps leading up to a imperial palace] 宮殿前的紅色臺階及臺階上的空地
詳細解釋
(1).指宮殿的赤色臺階或赤色地面。 漢 張衡 《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丹墀,赤地也。”《宋書·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畫古賢烈士。以丹朱色地,謂之丹墀。” 唐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詩:“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說唐》第五七回:“ 叔寶 來到丹墀,山呼萬歲。”
(2).指官府或祠廟的臺階。《說岳全傳》第七回:“旗牌官領命,將五人傳入,到丹墀跪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泰伯祠 ﹞三座門。進去一座丹墀。左右兩廊,奉著從祀歷代先賢神位。中間是五間大殿,殿上 泰伯 神位,面前供桌,香爐、燭臺。殿后又一個丹墀,五間大樓。”
成語(Idiom):丹墀(dān chí)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皇帝的座位,也用來比喻尊貴的地位或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墀,古代皇帝的座位,是帝王權力的象征。成語“丹墀”常用來比喻尊貴的地位或權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地位或職位非常高尊貴,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方的權力中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丹墀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說,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君主齊宣公對待臣下非常寬容和尊重,他坐在丹墀上聽取朝臣的奏章,這個舉動使得丹墀成為了尊貴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詞和名詞的結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使他坐上了丹墀,成為了公司的總裁。
2. 那座建筑物是政府的丹墀,代表著權力和決策的中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丹墀”與皇帝的座位聯系起來,用來形容尊貴的地位或權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權力和地位相關的成語,如“金榜題名”、“龍潭虎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坐在講臺上就像丹墀一樣,給我們上課。
2. 初中生:校長坐在校長辦公室的丹墀上,管理整個學校。
3. 高中生:總統坐在總統府的丹墀上,領導國家的發展。
4. 大學生:公司的創始人坐在董事長的丹墀上,決策公司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