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
基本解釋
(1).獸毛和鳥羽。羽,鳥翼上的長毛。《左傳·隱公五年》:“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唐 柳宗元 《封建論》:“人不能搏噬,而且無毛羽,莫克自奉自衛。”
(2).鳥的羽毛。《史記·蘇秦列傳》:“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東觀漢記·光武帝紀》:“鳳凰五,高八尺九寸,毛羽五采。” 唐 元稹 《大觜烏》詩:“羣烏飽粱肉,毛羽色澤滋。” 清 曹寅 《孔雀》詩:“風煙一照燭,毛羽何新鮮。”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四:“﹝她﹞揚起她的漂亮的,像老鴰的毛羽似的漆黑的眉毛,不再打結了。”
(3).借指鳥類。《淮南子·兵略訓》:“下至介鱗,上及毛羽。”
(4).指翅膀。 唐 李朝威 《柳毅傳》:“恨無毛羽,不能奮飛。”
(5).鳥羽的一種。散生在眼緣、喙基部和正羽的下面。有護體、感覺等作用。又稱線羽、纖羽。
英文翻譯
1.filoplume; hairiness
成語(Idiom):毛羽(máo yǔ)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微小的事物或細微的差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羽是指毛發和羽毛,引申為微小的事物或細微的差別。在成語中,毛羽常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微小差異或區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羽常用于形容一些微小的差別或細微的變化,可以用來描述人與人之間、事物之間的差距或區別。例如,在描述學術研究時,可以使用毛羽來指代細微的差異或細節;在描述人的外貌時,可以使用毛羽來形容一個人的細微特征或差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內篇·秋水》一章中。故事中,莊子和他的朋友秋水在一起游玩,莊子對秋水說:“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共此毛羽。”這句話意味著秋水和天空之間的差別微乎其微,就像毛發和羽毛一樣細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毛”和“羽”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方案之間的差異只是毛羽之別。
2. 他們之間的爭執只是一些毛羽問題,不值得大驚小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毛羽”這個成語與細小的事物聯系起來,例如毛發和羽毛,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毛羽”相關的成語,例如“毛骨悚然”、“毛骨竦然”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和小明的成績只相差一點毛羽,我們都很優秀。
中學生: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總是非常注重細節,連最小的毛羽都不放過。
大學生:這篇論文和前幾篇的研究成果只有一些毛羽的差別,但在學術界卻引起了廣泛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