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蹴
成語(Idiom):踏蹴(tà cù)
發音(Pronunciation):tà c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踩踏、踐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踏蹴是一個動詞短語,由“踏”和“蹴”兩個字組成。踏指踩踏,蹴指用力踢。合在一起表示踩踏、踐踏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被踩踏、踐踏,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被人欺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踏蹴一詞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被人欺壓的情況。可以用于社會問題、人際關系、職場競爭等方面的描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踏蹴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當時齊國的宣公被楚國的踩踏,齊國的國君宣公十分憤怒,派遣使者前往楚國向楚國的國君提出抗議。這個故事成為后來“踏蹴”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踏蹴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為了別人的利益而踏蹴自己的權益。
2. 這個公司的員工常常被老板踏蹴,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待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踏蹴”記憶為“被人踩踏、踐踏的意思”,可以聯想到一個人被踩在腳下,受到不公平待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踩踏”、“欺壓”等,以豐富詞匯的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只可憐的小鳥被人們踏蹴在地上,好可憐啊!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總是被同學們踏蹴,沒有人理睬他。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弱勢群體常常被權勢者踏蹴,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保護。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有時候你必須要學會保護自己,否則就會被人踏蹴。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