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貨
基本解釋
官府所有的財貨。《逸周書·允文》:“公貨少多,振賜窮士。救瘠補病,賦均田布。” 朱右曾 校釋:“公貨,在公之貨,如鹿臺之錢,鉅橋之粟是也。”《國語·楚語下》:“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公貨足以賓獻,家貨足以共用,不是過也。” 韋昭 注:“貨,珠玉之屬,自然物也。”
成語(Idiom):公貨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共財物,屬于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財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貨是指屬于公共所有的財物,包括國家、社會、集體等所有的財產。公貨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應該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利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貨常常用于描述國家、社會、集體的財產,強調公平、公正、公共利益等概念。可以用于討論政府的財政支出、公共資源的分配、社會福利等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原意是指國家或君主的財物。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公貨的含義逐漸擴展為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財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貨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公”和“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應該合理管理公貨,保障人民的利益。
2. 這些公貨是全體人民共同創造的,應該公平分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字理解為公共的意思,而“貨”字則表示財物,將兩個字結合起來,表示公共財物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公共財物管理、財政支出、社會福利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國家和社會的財產分配機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珍惜公貨,不亂扔垃圾。
2. 初中生:政府應該保護好公貨,不讓它被浪費。
3. 高中生:公貨的分配應該公平合理,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關注公共財物的使用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