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羅勒子(luó lè zi)
發音(Pronunciation):luó lè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懂事的小孩子,也指年幼或不成熟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羅勒子,又稱芳草羅勒子,是一種香料植物。成語“羅勒子”比喻不懂事的小孩子,也可以用來形容年幼或不成熟的人。在這個成語中,羅勒子象征著嫩芽,代表著年幼、無知和不成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小孩子或不成熟的人,用以表達對其幼稚、不懂事或不成熟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羅勒子”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夢花癡》故事中。故事中,有一個愛追求浪漫故事的女子,她夢中常常出現羅勒子,因此被稱為“羅勒子”。后來,人們就用“羅勒子”來形容不懂事的小孩子或年幼不成熟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羅勒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孩子真是個羅勒子,什么都不懂。
2. 別和他辯論了,他還是個羅勒子,根本不懂事。
3. 她雖然年紀小,但并不是個羅勒子,她很懂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羅勒子這種植物的形象進行聯想記憶。想象一個嫩綠的羅勒子,表示一個年幼、無知和不成熟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羅勒子的信息,包括它的特點、用途和烹飪中的應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還是個羅勒子,什么都不懂。
2. 初中生:他雖然長得高,但是還是個羅勒子,不懂事。
3. 高中生:她已經十七歲了,但是有些方面還是個羅勒子,需要更多的經驗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