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瑟
基本解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 ﹞與 秦王 會 澠池 。 秦王 飲酒酣,曰:‘寡人竊聞 趙王 好音,請奏瑟。’ 趙王 鼓瑟。” 趙 在 秦東 。后因以“東瑟”謂國君受辱。 晉 潘岳 《西征賦》:“恥東瑟之偏鼓,提西缶而接刃。” 晉 盧諶 《覽古》詩:“西缶終雙擊,東瑟不隻彈。”
成語(Idiom):東瑟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樣子或舉止莊重、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東”和“瑟”兩個字組成。其中,“東”表示方位詞,意為東方,引申為莊重、正直之意;“瑟”表示嚴肅、莊重之意。因此,東瑟形容人的樣子或舉止莊重、端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東瑟常用于形容人的儀態莊重、舉止端正。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得體,態度莊重,給人以良好的印象。也可以用來描述一種氣質,表示一個人的內外表現都非常莊重端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瑟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十三年》:“其君曰:‘東瑟其晏矣,吾不可以不行矣。’”這句話意為:“他的儀態莊重,我不能不去拜訪。”后來,人們將“東瑟”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儀態莊重,舉止端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莊重,給人一種東瑟的感覺。
2. 她的儀態非常東瑟,總是給人一種端莊大方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瑟”聯想為“東方的寶石”,寶石象征著珍貴和莊重,而東方則象征著東方文化的莊重和端正。通過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儀態、舉止相關的成語,如“舉止文雅”、“言行舉止”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非常東瑟,老師常常表揚他。
2. 初中生:她的儀態莊重,給人一種東瑟的感覺。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一直很東瑟,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