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胙
成語(Idiom):受胙(shòu zú)
發音(Pronunciation):shòu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接受別人的款待和好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受胙是由“受”和“胙”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受,指接受;胙,古代祭祀時所奉獻的食品。受胙的意思是指接受別人的款待和好意,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受胙可以用于形容接受別人的款待和好意,常用于正式場合或表示對他人的感激之情。例如在宴會上,當主人邀請客人品嘗自己親手烹制的美食時,客人可以說“我很榮幸能夠受胙您的厚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昭公請教士人子張,子張回答道:“受胙者,可以盡力而為。”意思是說,接受別人的款待,應該盡力回報。這個故事成為了受胙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受胙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主語為受胙的人,賓語為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受胙于朋友的慷慨,心懷感激。
2. 我們應該學會受胙,懂得感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受胙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受指接受,胙指祭祀時所奉獻的食品。同時,可以將胙聯想為“祭祀”,幫助記憶受胙的意思是接受別人的款待和好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受胙這個成語的來源和意義之外,還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受胙相關的文化知識,如古代祭祀禮儀、飲食文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我去朋友家玩,他們給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我很開心能夠受胙他們。
2. 初中生(14歲):老師給我們安排了一次參觀活動,我們要感謝老師的受胙。
3. 高中生(17歲):在參加學校的招待會時,我們受胙了校長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