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áng bù xuán zhǒng ㄨㄤˊ ㄅㄨˋ ㄒㄨㄢˊ ㄓㄨㄙˇ亡不旋踵
謂迅速滅亡。不旋踵,來不及轉腳跟。形容時間極短。 宋 蘇轍 《<元祐會計錄>序》:“ 晉武帝 削平 吳蜀 ,任賢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風,然而亡不旋踵。”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亡不旋踵
成語(Idiom):亡不旋踵(wáng bù xuán zhǒng)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bù xuán zh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逃跑、離去的速度非常快,轉眼之間就不見了蹤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亡不旋踵”由“亡”、“不”、“旋”和“踵”四個字組成。其中,“亡”表示消失、離去;“不”表示否定、不會;“旋”表示轉動;“踵”表示腳后跟。整個成語的意思是,逃跑的速度非常快,轉眼之間就消失不見了蹤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逃跑或離開的速度極快,形象地表示某人轉身就離去,讓人來不及反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據說,公元前208年,劉邦和項羽兩位戰國時期的英雄在垓下之戰中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對決。劉邦軍隊在戰斗中節節敗退,劉邦決定親自上陣。然而,當他一轉身準備離開戰場時,他的士兵們都被他的速度所驚訝,紛紛稱贊他“亡不旋踵”,形容他離去的速度之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字組成,每個字都有獨立的含義,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見到警察就亡不旋踵地逃走了。
2. 這個小偷偷東西時亡不旋踵地溜走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劉邦戰斗時轉身離去的情景,想象他的速度非常快,轉眼之間就消失不見了蹤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關于劉邦和項羽的故事,了解更多有關戰國時期的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老師生氣了,就亡不旋踵地逃回家了。
2. 初中生:小明考試作弊被發現后,亡不旋踵地逃離了教室。
3. 高中生:他聽說有人要找他麻煩,就亡不旋踵地離開了城市。
4. 大學生:她看到前男友在酒吧里,亡不旋踵地轉身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