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脊
基本解釋
鞭笞背部。古時肉刑的一種。亦用作詈詞。猶該死。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盧延讓 《哭邊將詩》曰:‘自是磠砂發,非干礮石傷。牒多身上職,盎大背邊瘡。’人謂此是打脊詩也。”《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打脊魍魎!你這廝許了我人情又不還。”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打脊的髠囚!怎敢把爺違拗!”《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王興 ﹞駡道:‘打脊賤人!見我恁般苦,不去問你使頭借三五百錢來做盤纏?’”使頭,家主。 明 徐渭 《南詞敘錄》:“打脊,古人鞭背,故詈人曰打脊, 唐 之遺言也。”
成語(Idiom):打脊
發音(Pronunciation):dǎ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打人背部肩膀的行為,也用來比喻批評或責備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脊一詞來源于民間,原指按摩背部肩膀的行為,具有舒緩疲勞、放松肌肉的作用。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比喻批評或責備他人,用以形容對他人的行為或言論進行批評或責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脊這個成語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批評或責備他人的場合。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不滿或不認同,或者提醒他人改正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打脊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據說它起源于古代民間。在古代,人們常常以按摩背部肩膀的方式來舒緩疲勞和放松肌肉。后來,這個動作的含義被引申為批評或責備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打脊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打”和“脊”。其中,“打”表示行動,動詞;“脊”表示背部肩膀的部位,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對同事的工作不滿意,總是打脊批評。
2. 老師打脊批評了他的不認真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按摩他人的背部肩膀,然后想象自己在批評或責備他人時也像按摩一樣,用言語“打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批評、責備相關的成語,如“指桑罵槐”、“斥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打脊批評了我因為沒有完成作業。
2. 初中生:班主任打脊嚴厲批評了遲到的同學。
3. 高中生:老師打脊批評了同學們上課不認真聽講。
4. 大學生:導師打脊批評了我研究項目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