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表
基本解釋
(1).古代計時方法之一。在陽光下豎立木樁,觀察它的影子以測定時間。參見“ 立表下漏 ”。
(2).立木觀測水位。《漢書·息夫躬傳》:“天子使 躬 持節領護 三輔 都水。 躬 立表,欲穿 長安城 ,引漕注太倉下以省轉輸。”
(3). 春秋 末, 齊國 被 晉 燕 侵伐, 景公 擢 司馬穰苴 為將軍,寵臣 莊賈 為監軍。 穰苴 與 賈 約期會于軍門。 穰苴 至,立表下漏而待。 賈 以驕慢誤時, 穰苴 乃斬 賈 示眾,三軍驚懼振奮,遂卻 晉 燕 之師。見《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后因以“立表”為嚴明軍紀之典。 南朝 梁 沉約 《與謝朏敕》:“傾首東路,望兼立表。”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內仆局令》:“勉當柱國之榮,無忘立表之誓。”
成語(Idiom):立表
發音(Pronunciation):lì b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立即將事情的真相或情況表露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表意為立即將事情的真相或情況表露出來。這個成語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為了掩蓋自己的失敗,派人制作了一面虛假的木制金字塔,以掩蓋事實。然而,當他的敵人劉邦發現真相后,立即將真相公之于眾,使項羽的陰謀敗露。因此,“立表”成語形成了表示立即揭露真相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立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情迅速公開真相或情況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被指控犯罪,而他立即公開自己的證據來辯解時,我們可以說他“立表”。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新聞媒體或社交媒體迅速報道或曝光某些事件或事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他聽到有人污蔑他的名譽時,他立即立表,將真相告訴大家。
2. 這個記者總是能夠立表,及時報道重要的新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立表”和“立即表露”,將兩個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揭露真相相關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撥云見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小明發現有人偷他的玩具時,他立即立表,告訴老師。
2. 初中生:當老師發現有學生作弊時,她立即立表,公開了學生的行為。
3. 高中生:當這個政治家被指控貪污時,他立即立表,拿出了自己的財產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