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喙
基本解釋
(1).形容人之嘴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夫 越王 為人長頸烏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一本作“ 鳥喙 ”。《宋史·奸臣傳二·郭藥師》:“ 藥師 瞻視不常,趣向懷異,蜂目烏喙,怙寵恃功,逆節已萌,兇橫日甚。”
(2).因史載 越王 勾踐 烏喙,后世遂以烏喙指代 勾踐 。 閩 徐夤 《勾踐進西施賦》:“烏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聽 范蠡 之言。” 明 高啟 《姑蘇懷古》詩:“烏喙計成楣柵至,蛾眉舞罷綺羅非。” 清 吳偉業 《謁范少伯祠》詩:“浪擲紅顏終是恨,拜辭烏喙待如何。卻嗟愛子猶難免,霸 越 平 吳 事總虛。”
(3).中藥附子的別稱。以其塊莖形似得名。《墨子·雜守》:“常令邊縣豫種畜芫、蕓、烏喙,袾葉。”《急就篇》卷四:“烏喙附子椒芫華。” 顏師古 注:“烏喙,形似烏之觜也。” 宋 蘇軾 《蓋公堂記》:“懼而反之,則鐘乳、烏喙,雜然并進,而瘭疽癰疥眩瞀之狀,無所不至。”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二》:“ 布越 無所藉於 漢王 而 漢王 藉之,猶治病者之服烏喙、藜蘆也。”
成語(Idiom):烏喙
發音(Pronunciation):wū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黑色的嘴巴,比喻說話不中聽、刻薄惡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喙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烏指黑色,喙指鳥嘴。烏喙這個成語比喻說話刻薄惡毒,語言傷人,不中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喙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言辭尖刻、刻薄的情況。當有人說話刻薄惡毒,傷害他人感情時,可以用烏喙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喙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莊子·外物》。故事中有一只烏鴉,它的嘴巴又黑又尖,常常說一些傷人的話。因此,人們就用烏喙來比喻說話刻薄惡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烏喙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總是像烏喙一樣刻薄惡毒。
2. 不要用烏喙傷害他人的感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烏喙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黑色的鳥嘴,想象它說出的話語刻薄惡毒,這樣可以幫助記憶烏喙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烏喙相關的成語,如烏合之眾、烏鴉喝水、烏七八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話總是像烏喙一樣刻薄,讓人很傷心。
2. 初中生:她的烏喙之言引起了同學們的不滿。
3. 高中生:他用烏喙攻擊他人,導致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4. 大學生:他的烏喙之語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失去了許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