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求賢若渴
發(fā)音(Pronunciation):qiú xián ruò k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渴望能夠找到賢才,如同渴望水源一樣迫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迫切需要人才,非常渴望找到能夠勝任職務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機構、企業(yè)、團隊等迫切需要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加入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楊震傳》。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擔任太尉(一種高級官職)時,非常重視人才的選拔。有一次,他聽說有一個名叫王朗的人才能出眾,于是非常渴望能夠見到他。后來,王朗果然展現(xiàn)出了卓越的才華,被楊震任用。從此,人們用“求賢若渴”來形容迫切需要人才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的定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正在求賢若渴,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優(yōu)秀的總經理。
2. 這個團隊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他們正求賢若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求賢若渴”與“渴望水源”進行聯(lián)想,形象地表示渴望找到人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人才有關的成語,如“人才輩出”、“人才濟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正在求賢若渴,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好學生當助教。
2. 初中生:我們班級需要一位優(yōu)秀的班長,所以大家都在求賢若渴。
3. 高中生:學校正在擴大招生規(guī)模,對優(yōu)秀的老師求賢若渴。
4. 大學生:很多企業(yè)都在招聘實習生,他們對有經驗的大學生求賢若渴。
5. 成年人:這個行業(yè)競爭激烈,公司都在求賢若渴,希望能夠找到能夠帶領團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