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壽
基本解釋
古人將壽命的長短分為上中下三等。下壽有二說:一說六十歲為下壽,一說八十歲為下壽。《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唐 孔穎達 疏:“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 唐 皇甫湜 《傷獨孤賦》:“ 顏冉 不登下壽兮,無百里而愈尊。”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祕方見倖》:“ 張 ( 張居正 )用 譚 ( 譚綸 )術不已,后日以枯瘠,亦不及下壽而歿。” 豐子愷 《米葉藝術頌》:“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日,是近世大畫家 米葉 六十周年忌辰。六十是花甲的數目。人生六十稱為‘下壽’,其生日是特別可紀念的;人死六十年,其忌辰也應該是特別可紀念的。”
成語(Idiom):下壽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壽命已經不多,即將去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壽是一個比較貼切的詞語,用來形容人的壽命已經接近盡頭,即將離世。它常常用于形容老年人或者身患絕癥的人,意味著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壽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人的生命狀況,特別是在討論年紀較大或者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人時。它可以用于正式的場合,也可以用于日常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相傳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高人,他能夠預知一個人的壽命。有一天,他在一個村子里看到了一個老人,他的壽命已經所剩無幾。于是,這位高人對他說:“你的壽命已經下壽了。”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傳承下來,并用“下壽”來形容一個人的壽命即將結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壽是一個動賓短語,由“下”和“壽”兩個字組成。其中,“下”表示向下,表示壽命的減少;“壽”表示人的壽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下壽了,我們應該盡量多陪伴他。
2. 祖父已經下壽,我們全家人都很傷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老人坐在椅子上,他已經非常虛弱,看起來非常衰老。他的身體像是在向下沉降,表示壽命的減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壽命、生死相關的成語,比如“長命百歲”、“壽終正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外婆已經下壽了,我很想念她。
2. 初中生:聽說村子里的老李下壽了,大家都很傷心。
3. 高中生:我爺爺身體不好,可能快要下壽了。我希望能好好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