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尾
鴟尾(chī wěi)
發音(Pronunciation):chī w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鴟尾是一個古代的成語,形容人們追求名利而不顧道義、忘記本心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鴟尾的字面意思是貓頭鷹的尾巴。貓頭鷹是一種夜行性的鳥類,它的尾巴很長而且呈現出特殊的形狀。成語“鴟尾”比喻人們追求名利而不顧道義,就像貓頭鷹的尾巴一樣,扭曲而丑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鴟尾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背離道德原則的人。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用鴟尾來形容那些不擇手段追求權力、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鴟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外篇·知北游》,其中寫道:“鴟尾之狀如是,齊人以為不祥之神。”這句話意味著貓頭鷹的形象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后來,人們將貓頭鷹的尾巴比喻為追求名利而不擇手段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鴟尾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鴟”和“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惜鴟尾,傷害了很多人。
2. 這個政府官員為了謀取利益,不擇手段,完全是一個鴟尾之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貓頭鷹的形象來記憶鴟尾這個成語。想象一只貓頭鷹的尾巴扭曲而丑陋,就能夠形象地理解鴟尾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和其它相關的故事和文化知識,以豐富自己的語言學習和文化素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做了很多壞事,真是個鴟尾之徒。
2. 初中生(12-15歲):為了考試成績,她不擇手段,完全是個鴟尾。
3. 高中生(15-18歲):政治家為了權力,不惜鴟尾,傷害了很多人。
4. 大學生及以上:商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完全是個鴟尾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