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縮
成語(Idiom):窘縮(jiǒng suō)
發音(Pronunciation):jiǒng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局勢或處境窘迫,無法自由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窘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窘”表示局促不安,困窘;第二個字“縮”表示收縮,退縮。窘縮形容人或事物在困難、尷尬的情況下無法自由活動,感到局促不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窘縮多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的窘迫和無奈,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局勢或狀態的困難和緊張。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面對困難時的窘迫感,處于尷尬境地時的無奈感,以及身處緊張的環境中的局促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窘縮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五年》中,原文是“辭齊以歸,窘縮而不得去”,意為離開齊國時感到窘迫無法離去。這個成語后來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各種困境和無奈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窘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考試中,他窘縮地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
2. 面對老板的質問,他窘縮地低下了頭。
3. 在人群中,她感到窘縮,不知道該說什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窘縮這個成語:
1. 關聯記憶:將窘縮與一個具體的場景或情境聯系起來,如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無法自由活動,或者在人群中感到局促不安的情景。
2. 反義記憶:將窘縮與相反的狀態對比,如自由自在、舒適寬敞的環境,以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窘縮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窘迫、困窘、尷尬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困境、無奈相關的成語,如束手無策、進退維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時,我感到窘縮,不知道怎么回答問題。
2. 初中生:面對班里同學的嘲笑,他窘縮地躲在角落里。
3. 高中生:面試時,她窘縮地回答問題,顯得很緊張。
4. 大學生:在新環境中,他感到窘縮,不知道如何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