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
基本解釋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游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成語(Idiom):百丈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高大、巨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丈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的高度或巨大程度。其中,“百”表示一百,“丈”是古代長度單位,約等于3.3米。因此,“百丈”原指高度達到一百丈的事物,后來引申為形容事物非常高大或巨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丈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來形容高大的建筑物、山峰、樹木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聲音、氣勢等強烈或龐大的特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丈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古代人對高度的估計而形成的。古人用“丈”來表示高度,而“百”表示一百,所以“百丈”就代表非常高大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丈是一個形容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高聳入云,巍峨百丈。
2. 他的聲音宏亮而威嚴,仿佛能響徹百丈。
3. 這棵古樹枝繁葉茂,高大如百丈巨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丈”想象成一個非常高大的事物,如高達一百丈的建筑物或山峰,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住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了解一些與“百丈”相關的成語,如“百丈竿頭更進一步”(形容人不滿足現狀,不斷追求進步)和“百丈高樓平地起”(形容做事要有堅實的基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座城堡高大如百丈,我想去參觀。
2. 初中生:他的聲音宏亮如雷,響徹百丈。
3. 高中生:這座山峰巍峨百丈,是攀登者的挑戰。
4. 大學生:這部電影的制作規模巨大,場景搭建高達百丈。
以上是關于“百丈”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