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度長絜短
發音(Pronunciation):dù cháng xié d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度量事物時能夠全面客觀地衡量長短,不偏不倚地評判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度長絜短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衡量事物時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判,不偏不倚。它強調了度量事物時應該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不只看表面現象,避免以偏概全或片面地評價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度長絜短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能夠客觀公正地分析,不受個人情感或偏見的影響。它適用于各種場合,如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國君齊襄公喜歡養馬,他的馬都很高大壯碩,但是相比之下,一匹馬的尾巴卻非常短小。有一天,齊襄公要選馬,他看到一匹馬的尾巴比其他馬要短,就決定不選這匹馬。齊國的大臣晏嬰看到了這一幕,他勸告齊襄公應該度長絜短,不應該只看到馬的短尾巴,而要全面客觀地評判。從此,度長絜短逐漸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度長絜短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度”、“長”、“絜”和“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評價問題時總是能夠度長絜短,不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2. 這個領導對待員工的問題總是能夠度長絜短,不偏不倚地處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度長絜短與“度量長短”聯系起來,意味著在衡量事物時應該全面客觀地評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評判、分析相關的成語,如“以偏概全”、“片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度長絜短地評價同學的作品。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我們要能夠度長絜短地分析問題。
3. 高中生:在寫論文時,我們應該能夠度長絜短地評判各種觀點。
4. 大學生:在研究領域中,我們要能夠度長絜短地分析實驗結果。
5.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要能夠度長絜短地處理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