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氣
基本解釋
指喜歡掉書袋,賣弄才學的習氣。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 元 人非不讀書,而所製之曲,絶無一毫書本氣,以其有書而不用,非當用而無書也。”
成語(Idiom):書本氣(shū běn qì)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běn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只懂得書本上的知識,缺乏實踐經驗和世故的氣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只懂得理論知識,缺乏實踐能力和社會經驗。這種人只會照本宣科,不懂得靈活應變,缺乏真實的見識和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而不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懂得理論,卻缺乏實踐經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書本氣”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一篇中。莊子在文章中告誡人們不要只重視書本上的知識,而要注重實踐和經驗的積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書很多,但是一點實踐經驗都沒有,真是個典型的書本氣。
2. 這個人只懂得書本上的理論,卻不知道如何應用,看起來很書呆子,很書本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只盯著書本看,缺乏實踐經驗的樣子,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學習和實踐相關的成語,比如“紙上談兵”、“只字片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缺乏實踐經驗,有點書本氣。
2. 初中生:他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實際運用的能力,真是個書本氣。
3. 高中生:他只知道書本上的理論,卻不知道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是個書呆子,很書本氣。
4. 大學生:雖然他學習很用功,但是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有點書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