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狄
基本解釋
指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狄的六部落。《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北方曰貉狄。”后以泛稱北方各民族。 唐 張說 《都督郭君碑》:“皇情西顧,則九羌舋(釁)鼓;詔書北伐,則六狄焚旗。”
成語(Idiom):六狄(liù dí)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個外族民族,也用來形容外國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狄原指中國古代北方的六個游牧民族,包括羯、羌、匈奴、氐、狄、彝。后來,六狄也用來泛指外族民族,特指外國人。在古代,中國人對外族民族的稱呼多以“狄”來代替,因為“狄”在古代漢語中代表外族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狄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可以用于描述外國人或外族民族。在一些歷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也會出現六狄這個詞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狄最初是指中國古代北方的六個游牧民族。在古代中國的文獻中,對這六個民族的描述比較模糊,所以具體的起源故事并不清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狄是由“六”和“狄”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六”表示數量,表示六個;“狄”表示外族民族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六狄,但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社會。
2. 這部電影展現了六狄的文化和風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和“狄”兩個字相連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六個外族民族圍繞在一起,形成了“六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六個具體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了解更多關于六狄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習了六狄的歷史,他們是中國古代的游牧民族。
2. 初中生:在古代,中國人稱外族為六狄,這個詞語有著特殊的文化含義。
3. 高中生:通過研究六狄這個詞語的起源和含義,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的外族關系。
4. 大學生:在現代漢語中,六狄這個成語使用較少,但在歷史研究中仍然有一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