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丘
基本解釋
佛教謂最早從 釋迦牟尼 在 鹿野苑 聞法出家的 憍陳如 、 阿說示 、 跋提 、 十力迦葉 、 摩訶男拘利 等五人。是為佛教有“僧寶”之始。相傳 釋迦牟尼 初出家時,其父 凈飯王 勸阻無效,派上述五人相隨,后受感化而出家。《佛本行集經·那羅陀出家品》:“是時世間,即成九十二阿羅漢、第一世尊、后五比丘并及長老 耶輸陀 身。”
成語(Idiom):五比丘
發音(Pronunciation):wǔ bǐ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個出家修行的佛教僧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比丘是佛教術語,由“五”和“比丘”兩個詞組成。“五”代表數字5,“比丘”指的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僧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群佛教僧人,表示他們共同修行、學習佛法的狀態或者指代佛教中的僧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佛教話題、文化交流、佛教文獻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群人共同努力或者共同學習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比丘的故事起源于佛教經典《五比丘論》。據說,佛陀在迦毗羅衛國的祇樹精舍,向五個比丘講授了《五比丘論》,教導他們修行的方法和道路。這個故事也體現了佛陀對僧團的關懷和教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比丘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其中“五”是數詞,表示數字5;“比丘”是名詞,指代佛教中的出家修行的僧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五個人一起修行,真是五比丘。
2. 這個團隊就像五比丘一樣,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比丘”與佛教文化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五個僧人一起修行、學習佛法的場景,或者將“五比丘”與佛教經典《五比丘論》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文化、佛教經典以及其他相關成語,深入了解佛教思想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五個同學組成的小組,我們就像五比丘一樣一起學習。
2. 初中生:我和我的朋友們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我們互相幫助,就像五比丘一樣共同進步。
3. 高中生:我們班上有五個同學參加了數學競賽,他們一起備戰,就像五比丘一樣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