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擊
基本解釋
◎ 閃擊 shǎnjī
[strike] 閃電般突襲
納粹德國的閃擊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連連得手
英文翻譯
1.strike; stroke
詳細解釋
(1).突然襲擊。 劉占江 《在延安大門口》:“﹝國民黨部隊﹞企圖閃擊邊區,進攻 延安 。” 茅盾 《委屈》:“造化小兒這個閃擊,委實叫 張太太 措手不及。”
(2).比喻在短時期內迅速地完成某項工作。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孔雀膽>的潤色》:“﹝《孔雀膽》﹞蒙中華劇藝社以最快的速度閃擊演出了。”
成語(Idiom):閃擊
發音(Pronunciation):shǎ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快速、迅猛地攻擊或打擊對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閃擊是由動詞“閃”和動詞“擊”組成的成語,表示迅速、突然地發動攻擊或打擊對方。它強調行動迅猛、出其不意,常用于形容軍事戰術、體育比賽或突然的行動。閃擊強調迅速且有力的打擊,常常能夠以小博大,取得戰略上的勝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閃擊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軍事戰術、體育比賽或突然的行動。例如,可以用來形容軍隊在戰場上突然發起的快速攻擊,或者用來形容運動員在比賽中迅速得分的動作。此外,閃擊也可以用于形容突然出現的行動,比如突然提出的建議或計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閃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記載了一個發生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歷史事件。當時,齊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受到父親的排斥而流亡到晉國,但他一直渴望回到齊國復國。有一天,他突然發動了一次突襲,奪取了齊國的政權,實現了他的復國夢想。這次突襲行動被稱為“閃擊”,后來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閃擊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閃”和“擊”。其中,“閃”是動詞,意為迅速、敏捷地移動;“擊”是動詞,意為打擊、攻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足球比賽中,他利用一次閃擊機會,成功地射入了對方的球門。
2. 這支軍隊采用閃擊戰術,迅速地攻占了敵方的陣地。
3. 他用一次閃擊般的動作,打破了對手的防守,得分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閃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快速移動的閃電,突然擊中目標,表示迅猛的攻擊或打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閃擊相關的成語,比如閃電戰、閃電般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籃球比賽中利用一次閃擊機會,成功地投進了球。
2. 初中生:這支軍隊采用閃擊戰術,迅速地攻占了敵方的陣地。
3. 高中生:他用一次閃擊般的動作,打破了對手的防守,得分了。
4. 大學生:他利用一次閃擊機會,成功地搶奪了對手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