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亂
成語(Idiom):肇亂(zhào luàn)
發音(Pronunciation):zhào l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引發混亂,造成紛亂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肇亂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肇指引發、開始,亂指混亂、紛亂。肇亂表示某個行動或事件引發混亂,使得局面變得紛亂不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肇亂常用于描述某個行為、事件或因素導致混亂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帶來了混亂、困擾或麻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肇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宣公因為政治不善,導致國家陷入了混亂的局面,因此被稱為“肇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式為“肇 + 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錯誤決策肇亂了整個團隊的工作秩序。
2. 這場暴亂是由一小部分人引發的,但卻肇亂了整個城市的秩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寧靜的湖邊,突然扔下一塊巨石,引發了湖面的波瀾,造成了混亂的局面。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肇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混亂、困擾相關的成語,如“螳臂當車”、“自食其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搗亂行為肇亂了課堂的秩序。
2. 初中生(13-15歲):網絡謠言的傳播肇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的錯誤政策肇亂了整個經濟體系。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金融市場的動蕩肇亂了投資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