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zhǐ kōng wén ㄧ ㄓㄧˇ ㄎㄨㄙ ㄨㄣˊ一紙空文(一紙空文)
◎ 一紙空文 yīzhǐ-kōngwén
[be a mere scrap of paper;be empty words on a sheet of paper] 指不起作用的書面文件
近來又有了什么外銷名目,說是籌了款項,只能辦理本省之事,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詞語解釋
yī zhǐ kōng wén ㄧ ㄓㄧˇ ㄎㄨㄙ ㄨㄣˊ一紙空文(一紙空文)
一張空頭文書。指只是寫在紙面上而不能兌現的條約、規定、計劃等。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回:“活佛喇嘛毫無見識,一任外人播弄,徒憑 袁總統 一紙空文,豈即肯拱手聽命,就此安靜么?”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 隋煬帝 詔天下均田,史籍不載均田情況,大概詔書只是一紙空文。”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紙空文
成語(Idiom):一紙空文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hǐ kōng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紙空洞無實際內容的文件或文件中的承諾沒有實際效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紙空文是指沒有實際效果或價值的文件或承諾。這個成語強調了虛假、空洞和缺乏實際內容的特點。它用來批評那些只是口頭上做出承諾或簽署協議,卻缺乏實際行動或履行責任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政府文件、合同、協議等沒有實際效果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說不做、只許諾不兌現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紙空文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不清楚。然而,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普遍,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它反映了人們對虛假和空洞承諾的警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一紙空文”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一”、“紙”、“空”和“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承諾只是一紙空文,從來沒有實際行動。
2. 這份合同只是一紙空文,沒有法律效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每個字的意思和發音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一”可以表示“一個”或“唯一的”,“紙”可以表示“文件”或“紙張”,“空”可以表示“沒有實際內容”或“虛假的”,“文”可以表示“文字”或“文件”。將這些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虛假、空洞和缺乏實際內容相關的成語,例如“紙上談兵”、“口是心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做的作業很重要,但是我覺得那只是一紙空文。
2. 初中生:政府發布的環保文件只是一紙空文,沒有實際效果。
3. 高中生:他在演講中承諾改變社會,但是我認為那只是一紙空文。
4. 大學生:公司的承諾只是一紙空文,他們沒有履行任何承諾。
5. 成年人:政治家的許多承諾都只是一紙空文,他們很少履行。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