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薄
成語(Idiom):隘薄(ài bó)
發音(Pronunciation):ài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思想狹隘、見識短淺,不能廣泛接受新事物或新觀念的心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隘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想、見識狹窄,不能接受新事物或新觀念。這個成語源于《左傳·襄公十四年》:“子曰:‘隘而不薄,厚而不廣,猶可;隘而薄,厚而廣,未之有也。’”意為一個人的思想可以狹窄但不能短淺,可以厚重但不能狹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隘薄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僵化、不開放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拘泥于傳統觀念、不愿意接受新思想的人。同時,也可以用來自我警示,提醒自己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固步自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隘薄”源于《左傳·襄公十四年》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是孔子對弟子子路的回答。子路問孔子:“如有司寇之言,如輿臣之誅,如告示之言,如季孟之間,如公卿大夫之言,如庶人之言,如士之言,如婦人之言,如幼稚之言,如僚友之言,如兒童之言,如百工之言,如市人之言,如商人之言,如漁人之言,如農人之言,如匠人之言,如賈人之言,如奴婢之言,如妓女之言,如樂人之言,如養士之言,如玩好之言,如游人之言,如乞丐之言,如馬牛之言,如鳥獸之言,如蟲魚之言,如草木之言,如石木之言,如山川之言,如澤潢之言,如風雨雷電之言,如日月星辰之言,如四時之言,如山川之言,如草木之言,如蟲魚之言,如鳥獸之言,如馬牛之言,如雞犬之言,如牛馬之言,如人之言,如人之言,請問孔子,如何能聽取這么多不同的意見?”孔子回答:“隘而不薄,厚而不廣,猶可;隘而薄,厚而廣,未之有也。”這段對話中的“隘而薄,厚而廣”被后人引用為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想狹隘或短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隘薄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太隘薄了,完全不能接受新的觀念。
2. 不要被隘薄的觀念束縛住,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多接受新的知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隘薄”這個成語拆分開來記憶。隘可以理解為狹窄的意思,薄可以理解為短淺的意思。通過聯想,可以記住隘薄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了解更多關于思想開放、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拓寬思維、開放心態的方法,如多讀書、多交流、接觸不同的文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朋友對新玩具非常隘薄,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對新的科技產品很隘薄,總是不愿意學習和使用新的軟件。
3. 高中生:一些老師對新的教學方法很隘薄,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4. 大學生:一些學生對不同的學科很隘薄,只愿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5. 成人: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隘薄的思維,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