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嚎
基本解釋
(1).嘶啞地嚎叫。 艾蕪 《回家》:“祖母氣急敗壞地趕去,拉著 丁永森 ,干嚎著說:‘你打死我……算了。’”
(2).同“ 乾號 ”。 曹禺 《原野》第二幕:“孩子仿佛看到了什么東西似的,那么死命地干嚎。”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一回:“﹝ 康錫雪 ﹞倒在椅子上,只嗚嗚的干嚎。”
成語(Idiom):干嚎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聲哭喊、大聲叫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嚎是由“干”和“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意為大聲,喊叫;“嚎”意為哭喊。合在一起,干嚎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或動物發出高聲哭喊或大聲叫嚷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嚎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因極度悲痛、憤怒或痛苦而發出的大聲哭喊或叫嚷。它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面對巨大打擊或極度困難時的情緒爆發,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動物在猛烈的痛苦或憤怒中發出的嚎叫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嚎這個成語的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但據說,它可能源自于中國古代的狩獵場景。在古代,人們常常組織狩獵活動,獵人們在追捕獵物時,有時會因為獵物逃脫或其他原因而感到極度失望和憤怒,于是發出高聲哭喊或叫嚷來宣泄情緒。這種場景可能成為了干嚎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嚎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干”為動詞,表示大聲哭喊;“嚎”為賓語,表示哭喊的聲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失去親人后,整夜都在干嚎。
2. 孩子因為病痛而干嚎不止,讓人心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更好地記憶和理解干嚎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悲傷、憤怒、痛苦等強烈的情緒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或動物在面對這些情緒時,發出的大聲哭喊或叫嚷的聲音,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干嚎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干嚎這個成語后,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情緒、聲音相關的成語,如“大聲疾呼”、“號啕大哭”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豐富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被欺負時,我會干嚎著向老師求助。
2. 初中生:考試成績出來后,有些同學會干嚎著向父母訴苦。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有些學生會干嚎著發泄內心的不安。
4. 大學生:當我得知自己的實習機會被取消時,我不禁干嚎起來。
5. 成年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后,他終于忍不住干嚎起來,釋放內心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