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孫
基本解釋
箭名。《國語·晉語四》:“ 乾時 之役,申孫之矢集于 桓 鉤。” 韋昭 注:“申孫,矢名?!薄杜f唐書·高祖紀論》:“一旦兵交愛子,矢集申孫?!?/p>
成語(Idiom):申孫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s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子女違背父命,不孝順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孫源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故事。申孫是孟子的學生,他父親去世后,他不顧孟子的勸告,不回去奔喪,而是繼續學習。孟子為此責備他,認為他不孝順,不尊重父親的遺命。因此,“申孫”成為指子女不遵從父命、不孝順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子女不順從父親的意愿,不尊重父親的決定,以及不孝順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了申孫不孝的故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對申孫的不孝行為表示強烈的批評和譴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申”是申孫的姓氏,“孫”是指孟子的學生申孫。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子女不孝順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顧父親的反對,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真是申孫之行。
2. 這個孩子對父母的話總是不聽,真是個申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申孫的故事和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記憶。想象申孫不顧孟子的勸告,繼續學習的場景,以及孟子對他的批評和譴責的情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孟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了解他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的強調,以及他對子女不孝的批評和譴責的原因。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聽爸爸的話,不做作業,真是申孫。
2. 初中生:她不顧父母的反對,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真是申孫之行。
3. 高中生:他不尊重父親的意愿,不愿意繼承家族生意,真是申孫。
4. 大學生:他不顧父親的勸告,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真是申孫之舉。
5. 成年人:他不孝順父母,不照顧他們的生活,真是申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