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高屋建瓴 (gāo wū jiàn líng)
發音(Pronunciation):gāo wū jiàn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建筑物高聳而崇高,比喻言論或文章的見解高明,有指導作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高:高大;屋:房屋;建:建造;瓴:甕,古代盛水的器具。原指建造高大的房屋,用以盛水,后來比喻言論高明,有指導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論或文章的見解高明,有指導作用的情況。比如用于夸獎一篇文章、一段講話或者某個人的智慧見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中有一則故事,孔子問子罕:“人而不學,其猶豪乎?”,子罕回答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聽后贊嘆說:“君子建瓴于馮唐之門,可得而望也。”這段對話中的“建瓴”意為高大的房屋,后來演變為“高屋建瓴”,用來形容言論或文章的見解高明,有指導作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高 + 屋 + 建 + 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高屋建瓴,讓人受益匪淺。
2. 這篇文章的觀點高屋建瓴,引人深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高屋建瓴”想象成一座高聳而崇高的建筑物,代表著高明的見解。可以通過與“高樓大廈”進行聯想,以幫助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智慧、見解相關的成語,如“臥薪嘗膽”、“胸有成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講解真是高屋建瓴,讓我們都明白了。
2. 初中生:這本書的觀點高屋建瓴,讓我受益匪淺。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內容高屋建瓴,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觀點高屋建瓴,深入剖析了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