樏梩
成語(Idiom):樏梩 (fú lì)
發音(Pronunciation):fú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于某種事物的期望或希望過高,不切實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樏梩是由樏和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樏指的是藤木,梩指的是柳木。樏木和梩木都是柔軟而容易折斷的材料,因此成語“樏梩”比喻人們的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往往容易失望。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對于事物的過高期望,暗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事物過于理想化,期望過高而不現實的情況??梢杂脕砼u那些對于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切實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樏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這本古代的哲學文集中。據說,樏梩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春秋時期的魯國大夫季孫氏。季孫氏家中有一位兒子,他非常聰明,但性格比較懶散,不喜歡讀書。為了激勵他讀書,季孫氏告訴他,如果他能夠讀書有所成就,就會給他建造一座用樏木和梩木制成的房子。兒子聽了非常高興,開始努力學習。然而,他的成績并沒有達到父親期望的那么高,最后沒有得到建造房子的獎勵,而是被父親責備了一番。這個故事使得“樏梩”成為了形容人們期望過高,結果不如預期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要求太樏梩了,根本無法實現。
2. 不要對未來抱有過高的樏梩,要腳踏實地去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樏木和梩木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站在樏木和梩木制成的房子前,期待著自己的夢想實現,但最后卻只是空想,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期望、現實、失望相關的成語,如“畫餅充饑”、“海底撈月”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樏梩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以為考試會很簡單,但結果卻很樏梩。
2. 初中生:他對自己的未來有著太樏梩的期望,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3. 高中生: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機會,不要對未來抱有過高的樏梩。
4. 大學生:大家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但要理性對待,不要過于樏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