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惡
基本解釋
平庸低劣。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僧 可遵 者,詩本凡惡。”
成語(Idiom):凡惡(fán è)
發音(Pronunciation):fán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凡惡是指所有的惡行、惡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凡惡表示一切惡劣的行為或事情,包括違法犯罪、作惡多端、不道德的行為等。它強調了人們應當遠離惡劣行為,追求善良和正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凡惡常用于譴責和批評某人或某些行為的惡劣性質。它可以用來描述犯罪行為、不道德的行為,或者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凡惡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圣賢。相傳,有一位名叫孔子的圣賢,他教導人們要行善積德,遠離惡行。他說:“凡惡之人,不可與為友,不可與為伍。”這句話后來被人們引申為成語“凡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凡惡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凡”表示“一切”,第二個字“惡”表示“惡劣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一直從事著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真是凡惡之徒。
2. 我們應該遠離凡惡,堅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凡惡”看作是兩個部分的組合,第一個字“凡”意味著“一切”,第二個字“惡”則表示“惡劣的行為”。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在一切行為上都是惡劣的,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行為規范相關的成語,如“善惡”、“善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做一個不凡惡的人,要努力學習,做好事。
2. 初中生:凡惡之人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要遠離凡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遠離凡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