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嗔目切齒
發音(Pronunciation):chēn mù qiè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憤怒或惱火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嗔目切齒是用來形容某人憤怒到眼睛發怒,咬牙切齒的樣子。它表示一個人對某事或某人的極度憤怒和厭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于某個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或者某個令其非常討厭的人感到極度憤怒和厭惡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漢書·賈誼傳》。賈誼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辭章家,他在《漢書》中寫到:“嗔目切齒,欲斬不平之臣。”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賈誼對不公正行為的憤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嗔目切齒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嗔”、“目”、“切”和“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人的惡意評論時,嗔目切齒地瞪著他。
2. 她對那個欺負弱者的人感到嗔目切齒,決定要為弱者討回公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嗔目切齒”與憤怒的表情聯想起來,想象一個人咬牙切齒地瞪著眼睛,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關于憤怒和厭惡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有人欺負弱小的動物時,我會嗔目切齒地向他們大聲說不。
2. 初中生:聽到老師不公正地批評了我的同學,我感到非常嗔目切齒,決定要為同學辯護。
3. 高中生:在社會公正面前,當我看到貪官污吏為了私利不擇手段時,我會嗔目切齒地呼吁社會正義。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