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雉
基本解釋
(1).指城墻的長度達三百丈。是 春秋 時國君的特權。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禮記·坊記》:“都城不過百雉。” 鄭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長三丈。”《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杜預 注:“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史記·孔子世家》:“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2).指宮城圍墻長三百丈。 唐太宗 《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3).借指城墻。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唐 劉禹錫 《機汲記》:“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館於百雉之內。” 唐 韓翃 《寄贈虢州張參軍》詩:“百雉歸云過,千峯宿雨收。” 明 高攀龍 《王侯祠兩廡記》:“當寇之熾也,百雉而外,白骨矣。” 清 陳夢雷 《泉郡夜半聞警》詩:“ 細柳 軍威肅, 金墉 百雉牢。”
成語(Idiom):百雉(bǎi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百種珍禽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鳥類繁多、品種繁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物種繁多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人才濟濟或事物種類繁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了孟子與荀卿的一次對話。孟子問荀卿:“百雉之鳥,弗過也?”意思是“百種珍禽鳥,你沒有見過嗎?”這句話是孟子用來比喻荀卿見識狹窄,對于世間萬物的了解不夠廣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園林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真是百雉齊放。
2. 這個書店的圖書種類非常豐富,簡直是百雉爭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雉”聯想為百種珍禽鳥,想象一個園林中各種各樣的鳥兒在爭相展示自己的美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鳥類文化和保護珍禽鳥類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動物園里有百雉之鳥,我好喜歡看它們。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美食種類非常多,簡直是百雉爭艷。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學生素質很高,百雉之中也是精英。
注意:以上例句僅為參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