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量
基本解釋
節制度量,限量。《后漢書·梁節王暢傳》:“臣欲多還所受,恐天恩不聽許,節量所留,於臣 暢 饒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何驃騎 作 會稽 , 虞存 弟 謇 作郡主簿,以 何 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擇可通者作白。”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成語(Idiom):節量(jié l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l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制、限制、控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按照適度、合理的標準進行量的控制和行為的限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在各種行為中應該注意節制和限制,避免過度或不適當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震傳》中有記載,楊震曾任漢明帝的諫議大夫,他在給明帝寫信時曾經說:“昔者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戒之,在官時戒之,得意時戒之。’此言謂君子不可不節量也。”從此,節量成語開始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飲食上要節量,不可過度。
2. 在購物時要節量消費,不可盲目追求奢侈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量”兩個字的發音與“節約”相聯系,通過將兩者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節制、限制相關的成語,如“節衣縮食”、“克己奉公”等,進一步豐富對于節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節量使用電腦,不能玩太久。
2. 初中生:考試期間,我要節量玩手機的時間,專心備考。
3. 高中生:為了保持身材,我會節量吃零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4. 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我們應該節量發布個人信息,注意個人隱私保護。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節量使用公司的資源,不浪費。
6. 老年人:年紀大了,我們要節量運動強度,避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