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以屈求伸
發音(Pronunciation):yǐ qū qiú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在受到壓迫或不公正待遇時,采取退讓或讓步的方式,以期望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或結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屈求伸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意為在面對困難或不公平的情況下,通過妥協或退讓來換取更好的發展或結果。這個成語強調了在特定情況下,暫時的讓步可以為個人或團體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以屈求伸通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在面對困境時的應對策略。它可以用于討論政治、社會、經濟等領域中的權力斗爭、競爭和妥協等情況。此外,它也可以用于個人生活中,如在工作場所、家庭關系或人際交往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魯國的昭公在與齊國的戰爭中被俘,被迫簽訂了一份不公平的和約。昭公返回魯國后,他的大臣們都對他的妥協表示不滿,認為他應該堅持正義。昭公回答說:“以屈去伸,豈不可乎?”這句話意味著暫時的讓步是為了爭取更好的發展機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屈求伸由四個漢字組成,是一個主謂賓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商業談判中,有時候我們需要以屈求伸,做出一些讓步來獲得更好的合作機會。
2. 雖然我不愿意退讓,但是為了和睦的家庭關系,我還是選擇了以屈求伸。
3. 這個政黨在選舉中以屈求伸,讓出一些政策的立場來爭取更多的選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以屈求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記憶每個字的意思和發音。
2. 將這個成語與實際生活中的妥協和讓步情境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
3. 創造一個與該成語相關的故事或情景,并將其與成語聯系起來,提高記憶效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妥協、讓步相關的成語,如“守株待兔”、“姑息養奸”等。這些成語都有助于理解人際關系、社會交往和權力斗爭等方面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為了和朋友玩耍,我愿意以屈求伸,讓一下他們的要求。
2. 初中生:在班級競選中,我選擇以屈求伸,放棄了一些個人利益,爭取更多同學的支持。
3. 高中生:為了能夠進入理想的大學,我愿意以屈求伸,放棄一些娛樂活動,更加努力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