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操
成語(Idiom):赍操(jī cāo)
發音(Pronunciation):jī c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國家或公共利益而努力奮斗,不畏艱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赍,古代指馱運物品;操,指勞動。赍操意為馱運物品并勞動。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為國家或公共利益而勤奮努力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為國家、社會或集體付出辛勤努力的精神,強調個人的奉獻和犧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項羽在攻下垓下之后,為了表彰戰功,給予士兵們豐厚的賞賜。有一名士兵名叫趙貴,他卻不領賞賜,而是自己馱運物資,勞動辛苦。項羽看到后十分感動,贊嘆道:“這就是真正的赍操之士啊!”從此,赍操成為了一個形容為國家奉獻精神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是一個赍操之人。
2. 為了救災,他放棄了假期,義務參與了賑災行動,展現了赍操精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馱著沉重的物品,辛苦勞動的樣子,來聯想到為國家或公共利益而努力奮斗的赍操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奉獻精神相關的成語,如“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個有赍操精神的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志愿者活動,展現赍操精神。
3. 高中生:為了實現中國夢,我們應該學習先進模范,發揚赍操精神。
4.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要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踐行赍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