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拙手鈍腳
發音(Pronunciation):zhuō shǒu dùn j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手腳笨拙,技能不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的手腳動作不靈活、笨拙,技能水平低下,不擅長做手工活或運動等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方面技能不夠熟練或不夠靈活,也可以用來自嘲或諷刺自己的笨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宋國的大夫子魚犁在齊國做官,他因為手腳笨拙,不擅長做事,被人嘲笑為“拙手鈍腳”。后來,子魚犁因為能言善辯,又成為了齊國的大夫,而他的拙手鈍腳也成了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拙手(形容詞)+ 鈍腳(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很努力,但是拙手鈍腳,不適合做這個工作。
2. 這個學生拙手鈍腳,寫字總是歪歪扭扭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拙手鈍腳”的發音與拙笨的動作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例如,想象一個人手腳笨拙地擺弄著一支筆或踢著一個足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手腳相關的成語,如“手忙腳亂”、“手到擒來”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畫畫的時候總是拙手鈍腳,畫得一團糟。
2. 初中生:他雖然很聰明,但是在體育課上總是拙手鈍腳,不擅長運動。
3. 高中生:考試的時候我總是拙手鈍腳,答不出題目來。
4. 大學生:我雖然學習了很久,但是在實踐中還是拙手鈍腳,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