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
成語(Idiom):善行(shàn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善良的行為舉止,指人們積極向善的行為表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善行是由“善”和“行”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善意指善良、美好的品質,行指行為、舉止。善行指人們積極向善的行為表現,包括為他人著想,幫助他人,回報社會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善行常用于表揚他人的善良行為,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積極向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滕文公上》記載了一個關于善行的故事。孟子說:“滕文公問于孟子曰:‘吾聞善人之國必善,惡人之國必惡。是謂善惡之師也。’孟子曰:‘不然。夫為惡者,惡所以胡為也。為善者,善所以胡為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行為決定了國家的善惡,善行是建立美好社會的基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善行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善”是形容詞,修飾“行”這個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積極向善,被大家稱為善行之人。
2. 善行不僅可以幫助別人,也能給自己帶來內心的滿足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善行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行走在一條善良的道路上,積極向善,幫助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善行相關的成語,如“行善積德”、“行善莫問前程”等,了解更多與善行相關的故事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做一個善行的小志愿者,幫助老人過馬路。
2. 初中生:我們班組織了一次善行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學生捐贈了書籍和文具。
3. 高中生:善行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品質,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