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陟
基本解釋
黜免與擢升。 明 沉榜 《宛署雜記·職官》:“某也以賢擢,某也以不賢去。國家斥陟之典,明如日星。”
成語(Idiom):斥陟(chì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斥責或指責高處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陟是由“斥”和“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斥”意為斥責,指責;“陟”意為上升,升高。斥陟的意思是斥責或指責高處的人或事物,表示對高人或高事物的不滿、不認同或不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陟常用于表達對權威、高層領導或高高在上的人或事物進行批評、指責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對不公平或不合理的行為進行譴責,或對自大傲慢的人進行批評。該成語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一書中。根據記載,古代的大司樂在進行祭祀儀式時,需要在高臺上奏樂。有一次,有人對大司樂的表演進行了批評,認為他的演奏技藝不夠好。大司樂聽后非常生氣,認為對方不懂音樂,是在斥責高處的人。后來,人們將這個故事作為成語“斥陟”來形容對高人或高事物的指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斥”是動詞,意為斥責、指責;“陟”是動詞,意為上升、升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斥陟了那個自以為是的領導,指出了他的錯誤。
2. 作為學生,我們有權利斥陟不公平的待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斥陟”。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被另一個人指責和斥責的場景。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斥陟相關的成語,如“斥責”、“高高在上”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斥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斥陟了不好好完成作業的同學。
2. 初中生:他大聲斥陟了那個欺負弱小同學的人。
3. 高中生:學生會代表在會議上斥陟了校長的決定。
4. 大學生:他斥陟了政府對環境污染問題的不作為。
5. 成年人:他勇敢地斥陟了公司高層的不公平待遇。
請注意,以上造句僅供參考,具體的造句應根據實際情況和語境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