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説
成語(Idiom):卻説
發(fā)音(Pronunciation):què s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回避或否定前言,表示與之相反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卻説是由“卻”和“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卻”表示回避、否定,“説”表示說話、言語。卻説的含義是指在言語中回避或否定前面所說的內(nèi)容,表示與之相反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卻説常用于表達某人在言語中回避前言、否定前面的說法,表示與之相反的意思。這個成語常用于文學(xué)作品、演講、辯論等場合,用來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和修辭效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卻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宣公二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宣公問魯國仲尼(孔子):“吾聞君子不卻説,今子何卻説也?”仲尼回答說:“君子之于言也,無所不盡心焉,無所不盡言焉,故曰‘君子不卻説’。”這個故事說明了在古代社會中,君子是不回避或否定前言的,而是盡心盡言。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卻説由兩個漢字組成,結(jié)構(gòu)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先說他會來,卻説臨時有事沒法赴約。
2. 她一開始說不會去,卻説最后還是決定去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突然停下來,然后回避或否定之前所說的內(nèi)容,表示與之相反的意思。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前言不搭后語”、“言而無信”等,來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一開始說我不喜歡吃西瓜,卻説最后還是吃了一塊。
2. 初中生:老師先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卻説最后沒有一個人能答對。
3. 高中生:他先說他會幫忙,卻説最后卻推卸責任,一點也不可靠。